close

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本期為吳雪杉中國現代美術十二講 課程連結: ... 教學目標 中央美術學院吳雪杉教授講授的《中國現代美術12講》已於2019年9月正式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開播,課程通過對中國近現代著名美術作品進行個案分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12次課程,每次選取一件美術作品或一個藝術現象進行深度講解,從作品本身入手,提出具有導向性的研究問題,結合作品形式風格、社會背景和藝術家的思想觀念,以提供證據、逐層論證的方式解答問題。 通過課程,以期培養學生: 1. 培養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 提高圖像分析能力; 3. 中國現代美術領域中的獨立研究能力。 教學內容 1 到「前線」去:胡一川對革命工人的視覺建構 1.1 《到前線去》的形式特徵 1.2《到前線去》創作的時間點 1.3 「前線」在哪裡 1.4 反抗的工人形象 2 祖國的防衛:黃新波與1930年代的義勇軍圖像 2.1《祖國的防衛》創作緣起 2.2 風雨中的血肉長城 2.3 1936年的義勇軍圖像 2.4《祖國的防衛》的創作與批評 3 鋼鐵長城:廖冰兄1938年漫畫中的國家理想 3.1 兩種「鐵的長城」 3.2 鋼鐵長城與重工業 3.3 工業的視覺形象 3.4 從批判到誇耀:工業形象的轉換 4 邊城廢墟:風景中的民族寓言 4.1 鎮南關的守望者 4.2 劇宣四隊與馮法祀 4.3 樹的象徵 5 會師東京:國家象徵與徐悲鴻的抗戰圖像 5.1 《會師東京》與「會師東京論」 5.2 平生好寫獅 5.3 醒來的雄獅 5.4 象徵之圖 6 不到長城非好漢:沙飛抗戰攝影的歷史構建 6.1 沙飛的長城攝影 6.2 雙重目光下的長城 6.3 不到長城非好漢 7 葉淺予中國畫的「新」與「舊」 7.1 葉淺予的漫畫與速寫 7.2 「夾生飯」式的中國畫 7.3 作為「新興作家」的葉淺予 7.4 「美」與「丑」 7.5 回歸傳統與風格的成型 8 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筆下的畫外音 8.1 老舍的立意 8.2 齊白石的構思 8.3 蛙聲如何表達 8.4 贊助與市場 9 新開發的公路:1950年代的公路圖像及其話語空間 9.1 美展里的「公路」 9.2 新在哪裡 9.3 幸福的紐帶 10 南京解放:歷史、媒介與圖像 10.1 南京解放及其最早的視覺再現 10.2 個人視野下的革命敘事 10.3 南京解放的影像重構 10.4 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南京解放 11 女性、社會與自我:從潘玉良的自畫像展開 11.1 潘玉良的自畫像 11.2 花卉與女性 11.3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12 重寫「黃河」 12.1 怒吼的黃河 12.2 新中國「黃河」的幾種視覺方案 12.3 民族與歷史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部分課件展示 ......... 參考書目 1. 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第七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麥可·蘇立文 (Michael Sullivan)著, 陳衛和、錢崗南譯:《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3. 鄒躍進、鄒建林《百年中國美術史(1900-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年 4. 李偉銘《傳統與變革:中國近代美術史事考論》,商務印書館,2015年 5. Julia F. Andrews: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7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年 1. 李樹聲《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工作的回顧與前瞻》,《美術研究》1988年第3期 2. 安雅蘭《危機中的一個世紀: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中的傳統與現代》,《藝術探索》2003年第1期 3. 鄒躍進《現代性的起源、性質及其混雜性:從現代民族國家建構與中國美術的現代性談起》,《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4. 鄒建林《民國時期中國美術史撰述的兩種模式》,《文藝研究》2008年第1期 5. 吳雪杉《美術史,還是圖像史?》,《美術觀察》2018年第9期 6. 陳瀅《18至19世紀的廣州外銷畫家及其藝術》,《美術》2013年第4期 7. 劉麗嫻《土山灣<道原精萃>的協作式生產》,《上海工藝美術》2019年第3期 8. 張安治《任熊和他的<自畫象>》,《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2期 9. 沈揆一《復興文人畫傳統的最後一次搏擊:吳昌碩和海上金石畫派》,《美術研究》2002年第3期 10. 彭飛《吳昌碩的<酸寒尉>生涯考略》,《美術學報》2014年第5期 11. 單國霖《虛谷的繪畫藝術與鑑定》,《紫禁城》2004年04期 12. 李永強《虛穀人物畫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年第6期 13. 聶崇正《趙之謙生平及繪畫藝術》,《榮寶齋》2007年第4期 14. 鄒濤《趙之謙在日本的作品狀況及其影響》,《中國書畫》2016年第8期 任課教師感悟 ... 由美院教務處推動完成的慕課,原先預定的受眾主要針對央美之外的廣大學生和美術愛好者。從初衷來講,它主要不是為中央美院自己製作的,充其量起個輔助作用。但在2020年初,隨著網絡教學成為幾乎中國所有學校必須使用的教學手段,央美慕課突然就成為央美自身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恰好這學期開設了一門「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其中一小部分可以由我自己做的慕課來替代。雖然同學們一樣對著螢幕,聽著電腦深處傳來的吳老師那遙遠的聲音,但視頻里沒有一句廢話的剪輯、後期製作老師嘔心瀝血添加的聲光動畫,還有隨時可以打開可以關上的學習狀態,總好過準時準點連線騰訊會議吧?而我呢,也偶爾可以不必對著電腦螢幕,想像螢幕背後還坐著50位同學——假設他們真的坐在電腦或者手機前面。這時我會覺得,慕課,挺好。 ——人文學院 吳雪杉 轉自「中央美術學院」公號

 

 

內容簡介

百年前,繁榮華麗的大清帝國逐漸衰敗;
百年後,窮途末路的晚清秘辛始被揭曉

  探究最真實的內幕,別再相信表面的歷史說法;
  史書中被刻意掩埋的真相,將赤裸裸的展現!

  百年前發生「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西方強勢入侵,清朝畏縮衰敗;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產生極大的衝突。在人人自危的亂世中,看似奸詐狡猾的袁世凱竟曾參與維新變法,企圖暗殺慈禧?一滴眼淚也可以引爆政變?義和團特地把鐵路拆光光戲弄聯軍?圍攻使館的炮擊居然只是起床號?八國聯軍戰爭是外國公使鬧彆扭所引起的?

  本書精心抽取晚清時期的三十二細節,全方位地分析各個事件的內幕,
  展示出一個古老帝國在全球化時代來臨前不斷掙扎與沉淪的滄桑歷程。

作者簡介

金滿樓

  原名金松,生於上世紀70年代,現居上海。本為歷史系,後修法學碩士,現為獨立作家與民間研究者;近年來專注於晚清民國史的通俗寫作,2007年後陸續出版《晚清帝國回憶錄》、《女人當國》等作品。

目錄

前奏:馬戛爾尼訪華的不愉快之旅
一、鴉片戰爭:林則徐的誤判與不對稱的戰爭
二、天京事變:權力再分配,兄弟大火拼
三、權力平衡:咸豐臨終安排的大漏洞
四、辛酉政變:于無聲處聽驚雷
五、和為上策:《中法新約》並非「不敗而敗」
六、並非偶然:維新變法為何說垮就垮
七、己亥建儲:觸發事變的宮廷禍端
八、禮儀之爭:教會為啥惹人厭
九、勾心鬥角:庚子年的外國公使面面觀
十、上諭問題:外國公使為何苦苦相逼
十一、非常事件:西摩爾聯軍強行進京與公使遇戕
十二、使館之圍:慈禧太后對列強宣戰未必成立
十三、趁火打劫:俄國入侵東三省
十四、光怪陸離:義和拳的眾生態
十五、喪心病狂:八國聯軍的殺戮、掠奪與報復
十六、懲辦禍首:庚子國變後的替罪羔羊
 

前奏

馬戛爾尼訪華的不愉快之旅

  在中西方的海上新航路開闢之前,世界上的大國都是孤獨的,它們在彼此的勢力範圍中享受著傲視群雄的榮耀,孤傲而不喜歡被打攪,古老的中國便是其中之一。但歷史終究是歷史,它並不會為哪個國家或者民族而停留……你想要的,未必能得到;你不想要的,它未必會不來。

  1792年9月26日,當法國大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樸資茅斯港卻一片歡騰。英國的 「獅子」號、「印度斯坦」號戰艦和一艘小型護衛艦「豺狼」號,在早潮時起錨了。它們的目標,不是法國,而是遙遠的中國。

  在擁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船頭,艦隊的首領馬戛爾尼望著茫茫大海,深深地呼吸著海上的空氣。此時的他,肩負著英王賦予的神聖使命:為英國商業打開中國的大門。這個使團規模龐大,光正式人員就有近百人,包括外交官、青年貴族、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和僕役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整個艦隊有將近700人。令人歎為觀止的是,英國從來沒有派出過如此龐大的使團,整個歐洲也從來沒有。

  在世界的另一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特派員早已提前把一封預約函交給了駐廣州的兩廣總督。英國人在信中提示:「英王陛下為了增進兩個朝廷間的友好往來,為了發展於兩國都有利的貿易關係,決定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為全權特使赴北京訪問。」當中國方面接到這封信時,也幾乎是在馬戛爾尼使團出發的時候。

  商業拉近了世界的距離,產業的升級換代更是讓地球日漸縮小,原本支離破碎的地區版圖,在歐洲探險家、傳教士和商人數百年的努力下,最終在商業利益和權力欲望的整合下產生了強勁的紐帶聯結。

  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開始後,在重商主義的思潮影響下,各國對通商貿易都寄予厚望。在對中國的貿易中,英國雖然已迅速超過葡萄牙而位列首位,但英國國王對當時的中英關係並不滿意,此次派馬戛爾尼前往中國,就是希望跟中國建立新的外交關係,並達成下列協議:

  一、英國派遣駐中國使節。
  二、准許英國在舟山和天津進行貿易,並仿效澳門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個小島,供商人居留和存放貨物。
  三、允許駐在澳門的英國商人居住廣州。
  四、英國商品在中國內河運送時,爭取免稅或減稅。

  準確地說,馬戛爾尼是當時英國派往中國並常駐北京的首位大使。但很可惜的是,英國人的這個願望,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由英法聯軍打敗清王朝後才得以實現,這離馬戛爾尼訪華已經是近70年後的事情了。

  馬戛爾尼絕非等閒之輩。1757年秋,20歲的馬戛爾尼到倫敦完成律師實習。1764年,他被封為貴族,隨即被派到俄國談判貿易條約。出發前,當外交大臣葛籣維爾建議他帶上1651年航海條例的複本時,他驕傲地回答道:「為避免增加負擔,我把它全背下來了。」這樣,他當上了談判特使。

  1775年,馬戛爾尼成了英屬加勒比地區的總督。同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法國人站在美國人的一邊,共同打擊英國人。1779年6月,當法國海軍上將德斯坦率領25艘戰列艦、12艘三桅戰艦和6500名士兵出現在格林伍德的海面上時,馬戛爾尼只有可憐的24門炮和300名志願兵迎戰。剛一交戰,馬戛爾尼的兵力就死傷過半,他自己也當了法國人的俘虜。

  還算幸運的是,1779年11月英法兩國交換戰俘,馬戛爾尼便回到了倫敦,隨後又被派到印度擔任馬德拉斯總督。任職6年後,馬戛爾尼以為印度總督非他莫屬,但由於他當時只是愛爾蘭的男爵,在大臣們眼裡,印度總督的要求對馬戛爾尼來說似乎過高了,因此他最終未能如願。

  不過,馬戛爾尼隨後又有了新任務,國王喬治三世把他派往遙遠的中國,去為大英帝國開闢新的市場。馬戛爾尼的助手喬治.斯當東,也是長年跟隨他的外交老手,如果馬戛爾尼發生意外的話,將由喬治.斯當東領導使團去繼續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斯當東的13歲兒子,湯瑪斯.斯當東,也跟隨使團前往中國,並在後來的外交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算是此次遠航的意外收穫吧。

  當時船上還有4名中國傳教士,李神父、周神父、安神父與王神父,他們在義大利教廷完成學習後搭順風船回國。因此,小斯當東有了很好的機會學習中文,後來的很多照會檔還都是出自於這位小朋友之手呢。成年後的湯瑪斯.斯當東作為東印度公司的專員長駐在廣州(1798——1816年),並用10年的時間翻譯了《大清律例》,這也是第一本直接從中文譯成英文的著作。後來,湯瑪斯‧斯當東不僅成了當時中英關係的專家,而且還是一位知名的漢學家。
面對浩瀚的大海,馬戛爾尼意氣風發。在伊莉莎白一世時代,沃爾特.雷利爵士就曾說過:「左右商業的人左右世界的財富,因此也就控制了世界。」當時,所有的英國人像下面的歌詞一樣夢想飛揚:

  「統治吧,英國,英國,統治那浩浩的浪波。」

  800萬英國人既然「統治了大海」,他們也就相信,這次前往中國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不過,東印度公司駐廣州的代理人卻不這麼認為:「中國政府對外國人一概蔑視,它對外國實力的無知使它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強大。它認為派遣使團只是一種效忠的表示。」

  長途的航行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在快到好望角之前,氣候變得極為惡劣,「豺狼」號一度失去了聯繫,一直到進入亞洲海域,艦隊才得以重新會合。更要命的是,船上疾病的流行導致不少船員中途喪命,他們的屍體和靈魂也都只能永遠地沉入途經的深藍大海。

  這個龐大的使團帶來了眾多的禮品。英國人想把他們最新的發明介紹給中國,如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並猜想准會讓中國人感到驚奇而高興。英王還特意贈送了當時英國規模最大並裝備有110門大口徑火炮的「君主號」戰艦模型。也許,他們想暗示64門火炮的「獅子」號在英國強大的海軍艦隊裡是那麼地微不足道。

  英國人在禮單中還專門提及了「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他們想,這些東西可能會引起中國軍官們的興趣。但後來讓英國人大失所望的是,天朝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是文人出身,他們對此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這些洋人的東西,不過是些無用的奇技淫巧罷了。

  英國使團還帶去了一些精美的儀器。如當時天文學和機械學的最佳結合產品——天體運行儀。這個儀器代表了整個宇宙,它能夠準確地模仿太陽是天體的各種運動,如月球繞地球的運行、太陽的軌道、帶4顆衛星的木星、帶光圈及衛星的土星等。另外,還有一個地球儀,上面標有各大洲、海洋和島嶼,可以看到各國的國土、首都以及大的山脈,並畫出了所有這些遠航的航海路線。

  由於語言不通,解釋這些儀器的名稱很傷腦筋。所有的照會檔和禮品,必須符合天朝的語言,以便中國的皇帝能夠理解。比如天體運行儀,就巧妙地寫成了「天文地理音樂鐘」。幸虧當時還有個小斯當東,經過半年多的中文速成訓練,他已能湊合著寫漢字了。當時照會檔的翻譯與謄寫,實在是出奇的複雜:羅神父不懂英文,必須首先從英文譯成拉丁文,然後再譯成普通中文,並改為天朝的官方語言,而最後的謄寫工作,往往就靠這個孩子來完成了。

  問題還不僅僅是語言。20年之後,湯瑪斯.斯當東這樣總結英國使團的不妙處境:「這個龐大的帝國過分相信自己的智力資源,所以不願和歐洲各國建立關係,它幅員遼闊,別人無法強制它,它從不容許與西方發生任何關係。」

  中國人並非一貫封閉,他們也喜歡貿易,特別是沿海居民。他們從海上貿易中討生活,無非是謀求提高生活水準。但歷代統治者不這麼認為,稍有風吹草動,往往就禁海鎖國。譬如元世祖忽必烈在消滅南宋後不久,便於1292年下令「禁兩浙、廣東、福建商賈航海者」,明清兩朝的大多數時間裡也是堅持類似的禁令。

  但禁令有時候也未必能壓抑人的本性。事實上,一些廣東和福建人很早便僑居東南亞,也可以說是國人最早的殖民主義事蹟,譬如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遇到有不少的中國人在海外謀生(其中還有部分人是在元末與朱元璋爭雄失敗的豪強們)。當英國使團經過巴達維亞(雅加達)的時候,發現中國人已經在這個荷蘭的殖民地從事著各種職業,如辦事員、經紀人、零售商、佃農、耕種者或僕人等,甚至連種植甘蔗這種給黑奴幹的活都幹,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有做大買賣發了財的。

  中國人數量的劇增和取得的成功讓荷蘭人感到恐懼。174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聽到反叛的傳聞後對中國人進行了一場大屠殺,大約有2萬到3萬中國人因此喪生。荷蘭害怕中國皇帝會對其在廣州的荷蘭人進行報復,於是派了使團前往中國說明事由,並為此道歉。

  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皇帝竟然毫不介意地答復說:「我對於這些遠離祖國貪圖發財,捨棄自己祖宗墳墓的不肖臣民,並無絲毫的關懷!」
這個皇帝就是乾隆。

  馬戛爾尼來中國的那年,乾隆帝已經80歲了——中國的官員都認為英國人是給皇上賀壽來了。

  1793年6月19日,在出發9個月之後,英國人終於來到了中國的海面。他們在澳門停泊數日後,便北上天津,前往覲見中國的皇帝。但讓英國人不快的是,剛一上岸,他們的隊伍便被中國官員不由分說地插上幾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寫著幾個大字:「英吉利貢使」。無論在旗上還是禮品清單上,中國官員都把 「禮物」改成「貢物」。在天朝,給皇帝送禮從來都叫作「貢」。

  馬戛爾尼並不認為自己是臨時的貢使,他是作為英國首任常駐大使派往中國的。但中國人從一開始就不接受這種區分,和對其他國家的使團一樣,他們對英國人採用的是同樣的措詞和禮儀。

  問題很快又來了。中國的接待官員發現英國人不肯向皇帝下跪叩頭,要知道,其他國家的貢使和傳教士以前都是下跪的。但這次是馬戛爾尼。無論是他本國的禮節習俗,還是他的資歷性格,都決定了他不會向中國的皇帝下跪叩頭。要知道,即使在英國國王面前,馬戛爾尼也只是行單膝下跪禮,只有在上帝的面前,他才會雙膝下跪。他聲稱,自己決不對別國君主施高過於自己國君的禮節。

  乾隆帝聽到後很不高興,但英國人不遠萬里前來,他還是格外恩准了馬戛爾尼只單膝下跪的要求。在形式上,馬戛爾尼好像取得了勝利,但也為這次外交失敗埋下了伏筆,雖然他似乎沒有意識到這點。英國人認為特使單腿下跪是對大國皇帝表示尊重的合適方法,但在中國人眼裡,這是一種表示臣服的粗野方式。
西方文化和天朝文明的衝突,在禮節問題上展現無遺。

  英國人被安排在大喜日子去謁見皇帝,不過,這個慶典不是為他們,而是為乾隆帝準備的,英國人和其他貢使一樣,不過是給節目增加點異國風味罷了。那天的拂曉3點鐘,在清朝接待官員的催促下,馬戛爾尼和他的隨行人員身著禮服向皇宮出發。英國人在一片漆黑中走了4公里多的路,據當時隨行人員的描述,「隊伍亂成一片,一些狗、豬和驢竟混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了——中國的動物都是夜中之王。」

  4點左右,英國人終於來到燈火輝煌的宮殿前,但他們的隊伍已亂成一團。上千名的天朝官員、各國貢使和僕役,在無邊的黑暗中等待皇帝的到來。英國人第一次見識到中國的早朝制度,幸好周圍看不太清楚,倒沒有太多的人注意到英國人的狼狽。在燈籠的微弱燈光下,英國人趕忙整理自己的衣服,免得自己過於失態。

  在靜靜地等待中,天色漸亮,曙光出現,皇帝來了!全體人員呼喇喇地跪下,英國人也照樣做了,但只是單腿下跪。當大家在叩頭時,英國人只是低下頭;大家抬起身子,英國人也抬起了頭。當大家又重新趴下時,英國人又低頭;大家站起來時,他們也就站了起來。

  瞧,多麼醒目的一群人!在皇帝的眼中,這群人是多麼的無禮,大家下跪叩頭的時候,他們居然比周圍的人高出許多!

  隨後,馬戛爾尼向天朝的皇帝呈遞了英王的信,並送了幾隻西洋表作為禮品。皇帝回贈了大使一件雕刻得十分精緻的蛇紋石禮品。接著,斯當東父子上前向皇帝致禮,乾隆帝也贈給斯當東先生一塊與大使一樣的玉石。皇帝對小斯當東很感興趣,於是把小朋友召了過去,並解下他身上的一隻黃色荷包,送給了這可愛的小朋友。

  想必乾隆帝已經知道小斯當東會講中文,很想親耳聽聽,於是小斯當東用中文感謝了皇帝送的禮品。看來,在乾隆帝的眼中,小斯當東比那些討厭的英國大人懂禮貌多了。

  覲見後,乾隆帝命大臣陪英國使團參觀行宮。英國人看到園內的樓裡都放著西洋的玩具、掛鐘和地球儀,感到十分掃興,因為這些東西讓他們的禮品頓時黯然失色。陪同馬戛爾尼遊覽的官員還告訴他,比起圓明園內西洋珍寶館收藏的東西,這些都算不了什麼。英國人一陣尷尬的沉默,中國居然到處是英國人引以為榮的禮品物件。

  不過英國人隨後也扳回了一局。馬戛爾尼發現了一些英國製造的音樂盒,一些考克斯博物館的藏品。福康安見馬戛爾尼對此興趣盎然,以為他從未見過這類東西。福大人於是傲慢地問,英國是否也有這些東西,但當他聽說這些東西就是從英國運入的時候,也感到十分掃興。

  由於福康安的顯赫地位,馬戛爾尼想獲得他的好感,於是邀請他觀看英國使團警衛準備已久的操練,但被福康安拒絕了,他對此毫無興趣。馬戛爾尼在當天的筆記裡記道:「真蠢!他一生中從未見過連發槍,中國軍隊還在用火繩引爆的槍。」後來馬戛爾尼穿越中國本土前往廣州時,他看出那些寬衣大袖的國防軍,並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用的又都是西洋早已拋棄了的刀槍弓箭之類落伍的武器。

  半個世紀之後,鴉片戰爭爆發了,天朝的武器設備看來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觀。

  英國人其他引以為傲的軍事技術也沒有得到展示的機會。回北京後,英國人曾想表演試射炮彈,但他們的炮兵很快被打發回來了,中國人告訴英國人,他們懂得發射技術。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英國人驚奇地發現,這些大炮與炮彈都完好無損地擺放在那裡,從未被使用過。於是這些「英國造」物件在被冷落了半個多世紀後,又被重新運回了它們的故鄉。

  在中國期間,天朝並沒有對英國使團進行特別優待,相反,因為禮節問題——英國人竟然不給皇上叩頭——增加了乾隆帝對英國人的惡感。英國人根本沒有受到他們想像中的歡迎,相反,卻是天朝接待官員在熱情和禮貌下的極度厭煩和戒備,因為有人還因為禮節問題丟了官。清朝最終取消外國使節的叩拜禮,那已是1873年的事了。

  馬戛爾尼後來再也沒有機會和乾隆帝見面,他們的外交請求也只得到了皇帝黃色詔書的回應,僅此而已。正如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所說的:「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

  這些狀況的形成,是當時天朝文化的必然體現。用乾隆帝的話來說就是:「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綢,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但這並不是乾隆爺的發明,明代已經有此說法:「中國之物自足於用,而外國不可無中國之物。」

  狂妄的英國人在傲慢的天朝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懊喪之餘,英國人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北京前往廣州,他們的艦隊在那裡等待多時了。乾隆帝為了讓英國人見識一下天朝的地大物博,特安排馬戛爾尼一行人由陸路返回廣州。但臨走之前,乾隆帝有點不放心,於是他下了一道密詔給沿途接待的官員:「英吉利夷性狡詐,此時未遂所欲,或至尋釁滋事,固宜先事防範。但該國遠隔重洋,即使妄滋事端,尚在二三年之後。況該貢使等目觀天朝法制森嚴,營伍整肅,亦斷不敢遽萌他意。此時惟當於各海口留心督飭,嚴密巡防。」

  英國人一路南行都有天朝的官員陪同,在經過艱難的跋涉並領略了天朝的人文地理後,他們終於見到了等待已久的「獅子」號與「印度斯坦」號,戰艦鳴19響禮炮,迎接他們的歸來。

  對馬戛爾尼來說,這實在是一次極其失敗的出使。但他在南下的過程中,卻發現清政府的貪污腐敗已是病入膏肓。比如乾隆帝批准給使團的招待費,當時算是一個駭人的鉅款(每天5千兩白銀),但大多數已被經手的官員克扣中飽。在馬戛爾尼來看來,大清帝國只不過是一艘外強中乾的「破船」罷了。  

  英國人還不甘心,但後來的遭遇還要更糟糕。1816年6月底,阿美士德勳爵再次率領使團來到中國。這次,我們前面提到的小斯當東已經長大,並和他的父親一樣,已經當上使團的副使。但他們遇到的,卻是父輩們同樣的問題。
覲見前,中國的大臣勸阿美士德屈從同意叩頭,但被阿美士德拒絕了。隨後發生了一場混亂,中國人和英國人展開了一場混戰,有人推,有人拽,到處喊成一片,要把英國人拉去見皇上。阿美士德等人抵擋著,抗議對使節動武。他的抵抗被彙報上去,結果嘉慶皇帝龍顏大怒,命令英國人立刻滾出北京。

  也許,阿美士德被趕走的遭遇使英國意識到,靠談判的方法,無法改變天朝的外交方式和加到英國商人身上不平等的待遇,除了談判,其他的方法也必須試一下。

  後來,倒是當時已經成為聖赫勒拿島的「長住居民」的拿破崙說了幾句公道話。拿破崙聽說英國使團要來島上順訪,很是責怪了英國內閣為什麼不讓阿美士德服從中國的習俗,他說:「在義大利,您吻教皇的騾子,但這並不視為卑躬屈膝。阿美士德像中國最高官員一樣對皇帝施禮,一點也不會有損名譽。」他還憤憤不平地說:「你說他準備像向自己國王那樣向皇帝行禮,但你怎麼能要求中國人服從英國的禮節呢!」

  拿破崙畢竟是做過皇帝的人,他十分瞭解乾隆皇帝的不快。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裡指出:要感知同一世界,必須屬於同一世界,也就是說要具備同樣的心理結構。英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狀況並非如此:兩者在對方眼裡都是精神病患者,互相平等的儀式在清朝皇帝眼裡純屬荒誕可笑的不可思議之舉,但英國人何嘗又不是這樣認為呢?

  時間不會因為誰而停留,歷史也是一樣。該來的,它遲早會來,並不會因為古老帝國的孤傲和拒絕而改變歷史的進程。面對這一切即將發生的可能,我們的老祖宗們,他們準備好了嗎?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23417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EyPAo8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9532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造橋控制食慾方式的中醫減肥方式三義減肥中醫門診諮詢龍潭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中壢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
桃園觀音下半身肥胖體質減重 清水腹部瘦身中醫診所 針對肥胖減重瘦身推薦的北屯中醫診所頭份減重中醫調理 龍井不與經期衝突的中醫減肥門診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潭子中醫診所推薦龍潭穴位埋線中醫診所 太平中醫調整體質減重的中醫減肥方式 桃園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胖因調治大里針灸埋針中醫診所 大園穴位埋線中醫診所 新竹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下半身瘦身有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kv06nf19z 的頭像
    zkv06nf19z

    unt的變美日?

    zkv06nf19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